现代汉语简答题重难点——语法部分

admin 2024-02-08 阅读:49 评论:0
  1.语法的广义和狭义、主观性和客观性各表现在哪些方面?   “语法”这个术语,实际上有两个方面的四种含义。首先.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是存在于语言深层的客观规律和变化规则。这种规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随着语言的产生而产...

  1.语法的广义和狭义、主观性和客观性各表现在哪些方面?

  “语法”这个术语,实际上有两个方面的四种含义。首先.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是存在于语言深层的客观规律和变化规则。这种规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随着语言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其次,语法又可以指语法学和语法书。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是人们对客观的语法规律的主观认识和说明,语法书是语法研究成果的记录,因而也属于语法学的范围。比较而言,上述前一种含义具有客观性,后一种含义具有主观性。两者的关系是,客观的现象、规律是基础。主观认识必须以客观事实作为依据。主观的认识是一门科学,客观事实必须通过主观活动而得到提炼、归纳和整理。此外,国外有人将语法用在更大的范围上,认为语法就是语言的法则和规律。语法不但包括词语的结构关系和变化规律,而且还包括语音、词汇的结构关系和变化规则,这就是广义的语法。同样,广义的语法也可以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在广义语法中,一般所说的语法,即狭义的语法被叫做句法;而狭义语法中的句法仅仅是同词法相对的短语和句子的结构规则和变化规律。

  2.从研究方法,理论背景和研究对象三个角度着眼,语法学应该怎样分类?

  (1)从研究者采用的方法看;语法可以分为比较语法和描写语法。比较语法又称历史比较语法,主要指的是亲属关系语言之间的比较,尤其是比较印欧语系内部各亲属语言之间的关系。描写语法重在研究某一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一定时期的语法构造,主要是对语言体系作断面的、静态的客观描写。描写语法通过详尽仔细的描写和分析,把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的语法构造非常清楚地刻画了出来。

  (2)从研究者的理论背景看,有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等。传统语法主要指18世纪以来直到当前中学教科书中所使用的一些术语、概念、规则和理论。结构主义语法强调语言结构中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重视语法体系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对于语法单位的分类主张以形式标志和功能分布为依据,反对从意义出发。在析句方法上,采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强调语言单位的层次性。转换语法强调以有限的规则造出无限的合格的句子,强调形式与意义的结合,动态与静态的结合。从研究对象的范围看,有普通语法和语别语法之分。普通语法指适用于各种语言的普遍性原则。语别语法指某种语言的语法规律。常见的语法都是语别语法。

  3.语法的性质体现在哪些方面,应该怎样看待这些性质?

  对于语法的性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1)概括性。就是指语法规则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各种语法规律都是概括了数量巨大的具体类别,包括无数的词、短语和句子,加以抽象而成的。为了说明句子的构成、变化,分类,就要说明词和短语的构成、变化、分类。为了说明短语,也要对各种词的性质做出概括。语法规则不仅适用于具体的词语,而且还适用于各种各样的短语和句法格式。(2)层次性。就是指语言单位的组合,不是处于同一平面,而是成分有主次之分,联系有松紧之分,内部有层次关系.可以相互套叠。语法单位组合在一起,基本上都是两两组合,层层套叠的。除了联合、连动等特殊的结构单位外,无论多么复杂的语言单位,都是由两个“直接成分”组成的,而这两个直接成分本身又往往是由更小的两个直接成分组成的。(3)民族性:就是指各个民族的语法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彼此之间虽然有共同之处,但总归都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4.请指出语法特征和语法功能、语法范畴和语法手段的区别和联系。

  词的语法特征是:①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②词与词的组合能力:③词的重叠、粘附能力。前两项又统称为词的语法功能。语法意义是对语法形式而言的,语法意义与语法形式的统一,构成了语法范畴和语法类别。语法意义就是通过—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类语言单位的关系意义和功能意义。语法手段是把语法形式的共同点加以归纳而成的。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的关系是间接的。语法意义是通过浯法手段表示的,但两者之间并非都是一一对应的。同样,汉语中的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之间的关系也之间接的、

  5.根据汉语的特点,划分汉语词类应该以什么为标准?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的标准,就汉语来说,由于汉语的形态不发达,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而依据就是词的语法特征。分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词的用法和语句的结构。词的语法特征指的是:①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②词与词的组合能力;③词的重叠、粘附能力。同类的词大体有相同的语法特征和功能,所以可以将语法特征作为划分词类的依据。具体的做法是,首先,词的语法功能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上。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统称为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统称为虚词。其次。实词内部各词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词与词的组合能力上。哪些词能和哪些词组合,以什么样的方式组合,组合后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哪些词不能同哪些词组合,都是区别各类实词的重要的标准。再次,虚词的语法功能表现在它们同实词或短语的关系上。它们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组合,怎么组合,组合后表示什么样的附加意义。所以,词和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搭配后所表示的相应的语法意义,是区分虚词的主要依据。

  6.为什么近年来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越来越多了?

  一般情况下.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但是 (1) 名词在对举单用时可以受副词的修饰,如:人不人、鬼不鬼。(2) 有序名词入句后可以直接受副词修饰。比如:已经清明了,小河还没有解冻。都大姑娘了,还疯疯癫癫的。(3)部分名词前加程度副词不用于指称,而表现相关的性状。比如:太流氓、太传统。近年来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之所以越来越多,其原因大致有三:首先是为了适应语言表达的实际需要,由于汉语的某些概念没有相应的形容词,人们就会将该名词当作形容词用,如“很专业、很营养”。其次是出于语言表达的求新求变的修辞目的,同样的意思用一种超常的手段表达,效果更好。比如“非常青春、永远的巴乔”。最后,就是语言表达中的从众模仿心理.看到别人这样用,也就会跟着这样用。

  7.心理动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性质形容词有什么区别?

  心理动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性质形容词在语义上都可以表示人类的心理活动,包括主观感受和主观意愿等;在功能上都可以受副词修饰,包括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但是它们在句法功能上有一个根本的区别,那就是心理动词可以带宾语,比如“爱讲笑话、怕上高楼、喜欢看书”,而表示心理活动的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比如“*难过这件事、*高兴他同意”。而且,心理动词在带宾语的同时还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比如“很爱讲笑话、最怕上高楼”;而表心理活动的形动兼类词不能同时兼有这两种功能,比如:很坦白、很清醒”和”坦白自己的罪行、清醒一下头脑”都可以,但“*很坦白自己的罪行、*很清醒一下头脑”就不行。也就是说,这些兼类词受副词修饰时是形容词,带宾语时是动词:

  8、根据哪几条标准,可以有效地区分汉语中的动词和介词?

  汉语介词的基本功能有:(1)附着定位,就是介词必须位于介词宾语的前面,在任何情况下,介词宾语都不能外移或省略。(2)不能单用,就是介词是粘着的,必须先组成介词短语以后,才可以充当各种句法成分,单独一个介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3) 不作谓语,就是任何一个介词都不能单独充当句子的谓语中心。(4)不能连用,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出现两个介词并列的情况。据此。动词和介词的区分大致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中心,动词可以;(2)介词不能以任何方式重叠,动词可以:(3)介词不能带时态助词.动词可以:(4)介词都不能带补语,动词可以:(5) 介词不能在同一层次上并列连用,动词可以。

  9、举例说明哪些复句不能直接变换成句群,哪些句群不能直接变换成复句。

  一般地说,限选关系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不是……就是”关联,决选关系复句常用成对关联词语“与其……不如、宁可……也不”等关联,这两类复句一般不能直接变换成句群。例如:

  ①不是小林来向他打听,就是两位伙伴催他拿主意。(限选关系)

  ②文章与其长而空,倒不如短而精(决选关系)

  句群中的问答句式、连问句式、连叹句式等都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组成,因而不能直接变换成复句。例如:

  ③什么叫做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

  ④怎么了?什么东西掉了?(连问句式)

  ⑤真见鬼!简真是乘人之危!(连叹句式)

  11.应该怎样分化汉语的“和”、”跟”、“与”、“同”等连介兼类词?

  “和”、“跟”、“与”、“同”这四个词都是连介兼类词,其分化的方法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㈠替换法:就是用“他/她们俩”来替换”N1跟N2”,能替换的是连词,反之是介词。(2)互换法;就是“N1”和“N2”前后互换,能互换的是连词,反之是介词。(3)分解法。就是将“N1”和“N2”分解开来,分别同“V”结合。能分解的是连词,反之是介词。(4)插入法。就是在“N1”与“跟”之间插入状语,能插入的是介词,反之是连词。

  12.词的兼类和活用以及同音词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词的兼类和活用以及同音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异。区别在于:兼类的条件有两点:A、虽然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征,但分属不同的功能范畴,不能同时兼有。B、不同功能之间词汇意义密切相关,如“三位代表——代表大家”。词类活用是甲类词在特定条件下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出格一下,用作乙类。这也有两个条件:A、句法功能的转变是临时的;B、不同功能之间的意义具有联系。如“一对夫妻 — 夫妻一场”。同音词主要指同音同形,其条件也有两点:A、句法功能可以相同也可不同;B、词汇意义没有内在联系。比如:“仪表堂堂堂正正——电子仪表”、“光说不做——全部吃光”。

  13、词和词组的界限

  我们之所以要把词和词组算作两类不同的语法单位,是因为大多数词和词组有相互对立的特点,界限是明确的。词的特点是词义的特定性和结构的不可扩展性,也就是说,词既是词汇单位,又是语法单位,一个词都有特定的词汇意义,表示一个简单的概念,一般不能拆开插入别的成分。词组的特点是成分的独立性和结构的可扩展性,也就是说,词组只是一种语法单位,词组里的每个成分都有独立性,独立表达某种概念,有固定的声音。两个以上的成分可以自由拆开在中间插入别的标志。根据词和词组这种相互对立的特点,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确定下列语言单位是词而不是词组:

  (1)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音节和多音节语言单位,只能是词(也可能是语素),决不会是词组。

  (2)由两个以上半自由语素构成的语言单位,是合成词,不是词组。

  (3)由一个自由语素加半自由语素或不自由语素构成的语言单位,是合成词,不是词组。

  (4)由两个以上自由语素构成的语言单位,后一音节读轻声的,是合成词,不是词组。

  词和词组在划界问题上有争论的主要是下面几种由两个自由语素构成的语言单位:

  ①牛羊、饭菜、买卖(公平)、教学(相长)

  ②羊肉、海鱼、布鞋、土墙、马尾巴

  ③攻破、气坏、打倒、看到、推动

  ④唱歌、吃饭、读书、走路、说话

  ① 组是联合词和联合词组的划界问题。根据意义的独立性和结构的可扩展性标准,是词组。

  ② 组是前偏后正的偏正式合成词和前偏后正的偏正词组的划界问题。这一组的特点是:中间可以加“的”字或别的成分,扩展以后原意基本不变。这些语言单位不扩展时是词,扩展以后是词组。这是一种权宜的办法。

  ③ 组是前正后偏式合成词和前正后偏词组的划界问题,这一组的特点是:虽然能扩展,但只能加“得”和“为”,不能加其他成分。这种语言单位不管加不加“得”和“不”一律看作合成词,但有一些除了能加“得”或“不”,还能加别的成分的,可以按词组处理。

  ④ 组是动宾式合成词和动宾词组的划界问题。这一组的特点是:两个成分都保留着独立的意义,二者合起来不是表示特定的意义,而是表示两个成分相加的复杂概念,两个成分中间可以任意插进别的成分。这完全是词组的特点。

  14、划分句子成分的标准

  划分句子成分的标准,实际上也是区分不同结构类型(包括词组类型)的标准。

  把这些不同的标准归纳一下,大体有以下几种:

  (1)意义标准

  所谓意义标准,主要是看某个词或词组在逻辑判断中的意义。表示判断中的行为者主体的就是主语,表示行为的客体的是宾语等。

  (2)词序标准

  所谓词序标准,就是根据词的排列次序确定句子成分。比如,放在句子开头的名词一般都是主语,放在动词谓语后头的一般都是宾语或补语,放在主语和宾语(名词)前面的一般是定语,等等。

  (3)词类标准

  所谓词类标准,就是根据词类确定句子成分。采用这种标准都认为每个句子成分都跟一定的词类相联系,如,状语一定要由副词来充当,定语一定要由形容词来充当,主语一定要由名词来充当,等等。这种标准,俄国的波铁布尼亚曾采用过;国内的语法这就是他的句子成分和词类全画对当一线制理论。

  (4)功能、词序和词类结合的标准

  如: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出谓语说的是谁或者什么,常用名词或代词表示,在动词后边回答‘谁’或者‘什么’的问题。

  上述四种标准,都有可取之处,也有片面性。

  只根据逻辑意义来确定句子成分,对于那些逻辑意义跟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一致的句子是可以的;但在实际语言中有许多句子成分的逻辑意义跟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并不一致,起码在人们的认识中并不一致。你说是甲种意义,他说是乙种意义,因而往往久争不决。比如只根据逻辑上的关系来确定主语和宾语,对于下面的句子问题不大:

  我们看电影。

  可是对下面的句子就有问题了:

  自行车我骑坏了。

  炕上躺着两个人。

  如果根据施受关系,这两个句子里前面都应该是宾语,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如果把第一句的“自行车”当宾语,除了在汉语里必然出现大量的宾语倒装的变式句,更重要的是下列句子将无法解释:

  自行车骑坏了。

  碗打碎了。

  钢笔丢了。

  这几个句子,根据施受关系,前面也应该是受事宾语。可是连主张凭施受关系确定主语、宾语的语法著作,差不多都说他们是被动主语。为什么不是宾语呢?也许因为这些句子施事的主语没出现,但这决不是令人信服的理由。

  如果把第二句的“两个人”当作主语,除了必然要出现大量的主语倒装的变式句,下面的句子也将无法解释:

  棺材里装着一个死人。

  炕上放着一堆衣服

  树枝上挂着一串串冰凌。

  这三个句子跟“炕上躺着两个人”结构相同,如果说“两个人”是施事的主语,那么这些句子里的“一个死人”、“一堆衣服”、“一串串的冰凌”都只能是宾语。因为“死人”不会自己把自己装在棺材里,“衣服”也不会自己把自己放在炕上,因而无法断定它是主语还是宾语。

  只根据词序来确定句子成分,对于大多数句子来说问题不大。

  但有些句子还是有争论的。如:墙上挂着一张画儿。

  这个句子有人根据词序(放在谓语动词前),把“墙上”当作主语。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下面的句子不好解释:

  屋里谈吧

  今天开会

  这两个句子里“屋里”、“今天”,连主张凭词序确定句子成分的人也承认是状语,显然,这又是不凭词序而是凭意义确定句子成分的。

  只根据词类确定的句子成分(同在划分词类的标准里提到的根据句子成分确定词类,性质相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个标准在词形变化丰富的语言里尚且行不通(如原格名词不一定都是主语,也可以是呼语)在词形变化不丰富的汉语里当然更行不通了。如作状语的不只是副词,也可以是名词、数量词等,更要紧的是这个标准混淆了词类和句子成分两个性质不同的语法概念。词类和句子成分虽然有密切关系,但它们是从不同角度提出来的:一是词法问题,一是句法问题。在它们之间并没有全面对当的关系。

  功能、词序、词类相结合的标准,肯定比只用一项标准要全面些。但在具体的句子成分划分中问题还是不少的。比如动词后边回答“谁”或“什么”问题的名词、代词不一定全是宾语,如“走向生活”、“坐(在)床上”,“生活”和“床上”都是名词,但都是补语。

  15.是不是任何或短语只要加上语调就能成为句子?

  一个词或者一个短语加上语调后,可以成为一个简单的句子,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短语中一些就不能构成句子,而词构成句子就更加复杂。如:

  ①嗯 啊 咦 哈哈 哗啦啦 轰隆隆

  ②山 木 请 看 好 漂亮

  ③我 你 他 一 二 三

  ④加以 善于 主张 雪白 通红 闹哄哄

  ⑤大型 初级 袖珍 很 究竟 再三

  ⑥不但 和 于 自 的 吗

  上述六组词中,加上语调后能构成句子的,是①、②、③、这三组词。①组是叹词和拟声词,这两类词的语法特点就是能够独立成句。②组是名词、动词、形容词,③组是代词和数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和数词都是实词,这些词加上语调后在一定的语境中都能成为一个简单的句子。⑥组有一些词是属于虚词的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这些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成为句子,例如我们不可能说出“关于。”、“不但!”这样的句子。可见,加上语调后可以成为一个简单的句子的,仅仅是指那些实词。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实词加上语调后在一定的语境中都能成为简单句子呢?也并非如此。④组、⑤组的词也是实词,但它们都缺乏独立成句的能力。④组中的“加以”、“善于”、“主张”一类动词,是一种粘宾动词。这种动词的出现总是和它们的宾语连在一起的,它们通常不能单独使用,当然也就不可能独立成句了。第④组中的“雪白”通红”、“闹哄哄”是一种表示状态的形容词,这部分形容词通常也缺乏独立成句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它们总是与后面的“的”一起出现。例如:

  ——你喜欢哪一种颜色

  ——雪白的。(“雪白”(X))

  ——教室里大吵了.我要出去一会。

  ——是啊,闹哄哄的! (“闹哄哄”(X))

  至于⑤组.是属于区别词和副词。只能作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修饰语,除少数几个,如“不”、“也许”等,一般都不能独立成句。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加上语调后在一定语境下能成为句子的,只是一部分实词。

  16.层次切分时是不是都要采取“二分”的方法,为什么?

  层次分析的方法源出于英语的immediate Component(直接成分,简称“IC”)。IC这种方法,20世纪20年代就由美国描写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系统地运用到语言分析中的,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语言的一切方面。就汉语的语言分析来说,不但句法结构可以进行层次分析,比句法结构大的单句、复句,句群,比句法结构小的词的内部结构和语音结构,都可以运用层次分析这种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逐层顺次找出某一语段的直接组成成分的方法。同一层次上,结构的直接成分通常只有两个,因此,层次切分又叫做“二分法”。一般来说。层次切分把一个语段切分为二,再以同样的方法把切分出来的较小语段切分为二,一直到不能再切分的时候为止;在句法结构上切分到词为止。

  17.动词后如果既有宾语,又有补语,那么这些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应该如何确定?

  动词后面可以带上宾语,也可以同时带上补语。可能会出面下面三种情况。

  (1)动词+宾语+补语。例如“他找了我三次”,分析这样的组合,应该首先分析出述补关系,第二层再分析出述宾关系,即“(动+宾)+补”,用框式图解法表示如下:

  找了 我 三次

  

  述 补

  

  述 宾

  (2)动词+补语+宾语。例如“我笑痛了肚皮”,“他看清楚了这个问题”一类句子中谓语部分就是这样的组合。分析这样的组合,应该首先分析出述宾关系,第二层再分析述补关系,即“(动+补)+宾”。用框式图解法表示,应如下;

  看 清楚了 这个 问题

  

  述 宾

  

  述 补 偏 正

  (3)动词+宾语+动词+补语。例如“他洗衣服洗得满头大汗”,“他写文章写得得心应手”一类句子的谓语部分。这种句子是由两个单句加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单句。如;他洗衣服 + 他洗得满头大汗→他洗衣服洗得满头大汗。这是一种属于句子变化的格式。这种组合应作如此分析,即把两个部分“动+宾”和“动+补”看成是并列的成分,这样,就可以在第一层次上分析出这个组合内部结构有联合的关系,然后再在第二层次上分别分析述宾关系的述补关系。如下;

  写 文 章 写 得 得心应手

  

  联 合

  

  述 宾 述 补

  18.“称他们英难”和“称他们是英雄”这两个短语中,动词“称”后面的宾语部分是否都能算作双宾语?

  “称他们英雄”中的“他们英雄”是双宾语,整个短语是述宾短语。“称他们是英雄”中的“称”后面不是宾语,整个短语是一个兼语短语。“称”是一个表示称谓义的动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用法,这两种用法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可以从下面三点看出二者的不同:

  (1)从语义上看,双宾语两个宾语各自和动词发生关系,它们互相之间没有结构上的关系。如上例中“他们”和“英雄”都只与“称”发生关系,而“他们”与“英雄”之间不能构成任何结构关系,既不是偏正关系,也不是同位关系。而兼语短语中动词后的两个体词性成分之间是一种主谓关系,和动词之间是一个述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的套叠:

  (2)从形式上看,双宾语里两个体词性成分之间不能有其他成分出现,而兼语短语两个体词性成分之间一定要出现一个动词。因此.“称他们英雄”在“他们”和“英雄”间加上“是、为”等,就改变了结构关系。再比如,“教他英语”和“教他学英语”也是不同的。后面一例是一个兼语短语,因为“他”和“英语”之间有动词“学”。

  (3)从动词的性质看,兼语短语中的动词,常带有使令义,而能带双宾语的动词,无论是表示给予义的,还是表示取得义的,都不带有使令意义。一般说来,这两类动词是不会发生混淆的。有纠葛的只是一部分,如“称、叫、骂”一类带有称谓义的动词。“教”是一个较特殊的表示给予义的动词,所以也可能出现在既能做双宾语的动词,也能做兼语短语中的动词两种情况。用上述(1)(2)两种辨析方法.基本上就能区别出这些称谓义动词在双宾语句和兼语句中的不同了。

  1 19、补语和宾语怎样区别?

  (1)一般来说,回答“谁”“什么”的问题是宾语,回答“怎么样”“多少”“怎样的程度”的问题的是补语。

  (2)表示处所的,由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的是处所宾语,由介词短语充当的是处所补语。

  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宾语)

  我们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幻想的境界里,补语)

  (3)表示数量的,物量短语充当是宾语,动量短语充当的是补语。

  我见过一个。(一个,宾语)

  我见过一回。(一回,补语)

  (4)表示时间的数量短语用在不同的动词后边,有时是宾语,有时是补语。讲时间本身问题的是宾语,讲动作状态持续时量时是补语。

  隔了两天,旅游的人渐渐多了。(两天,宾语)

  来了两天,一共才出了三次门。(两天,补语)

  20、哪些形容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形容词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本身已包含有表示程度的成分,有的是前加的,如“雪白、火红”,这是偏正式形容词。有的是后加的,如“绿油油”,这是带叠音后缀的形容词。另一种是表示固定的性状,没有程度高低之分。如“慢性、特等、大面积”,这是非谓形容词。

  21、怎样区别形容词和副词

  有些形容词和有些副词容易相混。

  (1)能修饰名词,能充当谓语的,是形容词,而不是副词。

  (2)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是形容词,而不是副词。

  据此,可以判定“突然、特别、经常、迅速”是形容词,“忽然、特地、常常”是副词。

  22、怎样区别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

  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都可作状语,因而容易相混。

  最有效最易掌握的判别标准是:时间名词能同介词“在、到、从”组成介词短语,时间副词不能。时间名词能构成“A是A”格式,时间副词不能。

  据此,可以判定“刚才、最近、将来、平常”是时间名词,“刚、立刻、即将、常常”是时间副词。

  23、怎样区别连词和关联副词?

  关联分句时,可以出现在主语前边的是连词,不能出现在主语前边的是关联副词。如:不但他想去,我也想去。(不但:连词;也:关联副词)

  24、怎样区别连词和介词?

  部分连词和介词同形,和 跟 同 因 因为 由于。

  区别方法:

  (1)介词只能跟后面的名词性词语组成介词短语,具有单向性;连词则要关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具有双向性或多向性。

  (2)连词连接的两个部分可互换位置意义不变,介词不然。小王(小李)和小李(小王)是团员。

  (3)介词前可出现状语,连词不然。我(曾经)和他去过。

  (4)连词可省略或用顿号代替,介词不然。

  如:语言学跟(连)跟(介)语言学有关的些问题。

  书面上可用“和”作连词,“跟”、“同”作介词。

  25、怎样区别语气助词“了”和动态助词“了”?

  语气助词“了”用在句未;动词助词“了”紧跟动词,经常用在句中。

  如果“了”既用在句未,又跟在动词后,一般是语气助词和动态助词的混合形式,兼有语气助词的作用和动态助词的作用。如:“他房子分了。”句未的“了”,既表示情况发生了变化,也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26、什么是短语?

  短语是词和词组成的造句单位。

  短语是用来造句的,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短语有构成有三种方式。

  一种是实词和实词照一定的语序直接组合而成。如:天气好。

  另一种是实词和实词在虚词的帮助下,组合而成。如:天气和海浪。

  第三种是一个实词或实词组成的短语与一个虚词组合而成。如:吃的。

  28、标点符号的位置有什么规定?

  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修订本《标点符号用法》规定: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位置,通常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未,后一半出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在书写和印刷时,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

  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

  29.请谈谈连动谓语句和紧缩句的区别。

  “他上街买水果了”和“他一上街就买水果”这两个句子在结构上是不同的,前者是连动谓语句,后者是紧缩句。如何进行区别呢?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式:

  (1)紧缩句大多使用关联词语,一般有如下情况:

  A.用成对的关联词语:

  这个人是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不……不)

  一个人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再……也)

  其他的还有“一……就”,“不……也”。“越……越”等等。

  B.两个谓语中间用一个副词作关联词.如:

  他看见了却装作没看兄。(却)

  你去了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就)

  你有优待证也得挨次序。(也)

  C.少数不用关联词语的.如:

  她个子矮当不成模特。

  你不想去别硬撑。

  紧缩句中大多是A类和B类。因此。如果看到有关联词语.一般应把它们看作是紧缩句。连动谓语句中很少出现关联词语.特别不会出现成对的关联词语。

  (2)紧缩句中大多隐含着类似于复句的那种逻辑关系。如“这个人不达目的不罢休”表示假设条件关系。“她个子矮当不成模特”表示因果关系。而连动谓语句中前后动作之间,大多表示动作方式或目的的关系。如“他过去关上门”中,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下基层调查”中,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方式或手段。因此.紧缩句大多能复原为一般复句。上述C类句子,尽管没有关联词,但因为可以复原为一般复句.所以还得看成是紧缩句。而连动谓语句不能。

  30.连动句、兼语句、双宾语句等在进行层次切分时都会遇到一些困难,有人据此认为层次分析法不适合分析汉语的句子,对这一看法,你是怎么看待的?

  层次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层层二分,但也不是绝对二分,如对联合结构就可以多分。由于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中有一些特殊句法结构,如连动短语、兼语短语、双宾语句等,很难进行二分,或者很难进行简便的切分,这就使得一部分学者就此认为层次分析法不适合分析现代汉语句法结构。

  31.有学者认为“我拿了小王一本书”不能分析为双宾语句,因为“小王”跟“一本书”之间有领属关系。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表示给予意义的句子,如“我送小王一本书”被认为是典型的双宾语句。而表示索取意义的句子.如“我拿了小王一本书”是否双宾语就有不同的看法,这种争议延续至今.未得出结论。

  32.疑问句有时可以有叙述作用,有时也可以表示一种命令或请求,陈述句有时也可以起到祈使的作用,这说明句类有时跟句子的实际用途或目的不一致,这是为什么呢?

  句类有时跟句子的实际用途或目的不一致,像反问句虽然从内容上看,表达的是陈述句的内容,但从句类看依然是疑问句,而不是陈述句。像“屋里真冷啊!”可能含有暗示让人关窗户、开空调、生火等意图,表达某种祈使目的,但从语气上看依然是感叹句,而不是祈使句。像“我渴了。”可能含有暗示让人倒茶水、买饮料等意图,但从语气看,还是陈述句.而不是祈使句。这是因为句类划分的标准是句子的语气,语气只是句子语用目的或表达用途的外在体现,句子语用目的或表达用途是句类划分的基础,基础不等于标准.划分句类的标准是句子的语气。

  33.单句相复句的划分向来有纠葛,以至不少学者认为应该取消单复句的划分。你认为划分单复句有没有必要?如果有必要,你认为单复句的划分有哪些标准;如何运用这些标准?

  由于汉语的语句结构既有简洁灵活的一面,又有复杂多变的一面,因而语言单位之间的区别往往存在或此或彼的中间状态。单句和复句的划分也同样有一定的困难,单句和复句存在纠葛。不过,从语法事实来看,在汉语语法中,客观存在着两种不同体制的句子 — 单句和复句。像“小王已经回来了。”“大会到此结束。”“我昨天还看见他呢。”是典型的单句,不会跟复句相混。像“小王回来了.所以他妈妈很高兴。”“虽然老天一直下雨,但工地上的劳动一直没有停下 来”等等,是典型的复句,也不会跟单句相混;

  可见。尽管单句和复句存在纠葛.但就典型单句和典型复句来看,单句和复句有显著的不同:

  (1)单句内部各组成成分(即句法成分)不是独立的。成分与成分在一定的层次上按一定的结构关系结合,单句的各个成分依存于一定的结构关系中。单句内部除特殊成分复说语和插说语外(特殊成分是有标记的成分),各成分是互相依存,互为句法成分的。而复句中的各分句之间在结构上是互相独立的,一个分句不做另外分句的句法成分。

  (2)由于复句的分句在结构上足相对独立的,分句在表述功能上也有相对的独立性,因而一个复句就有两个以上的结构中心的表述中心,像“因为大气不好.所以航班误了三个小时。就有“天气不好”和“航班延误了三个小时”两个结构中心和表达中心 — 两个陈述。而一个单句只有一个结构中心,只体现一次表达。

  (3)逻辑语义上,单句一般表达一个判断,体现出一个命题;而复旬多数表示的是推理;有因果、假设、条件等推理关系。即使表示判断和命题.也往往是几个判断和命题的复合,如“小王走了,小李也跟着走了。”

  (4)复句中分句之间往往有关联词语连接,关联词语是识别复句的外在标志,在有关联词语的句子中,可以依靠关联词语来分辨单句和复句。没有关联词语的复句,也可以试着添加适当的关联词语来帮助识别复句及其关系。单句内部很少使用关联词语。

  (5)复句的分句间一般有停顿,停顿也可以作为识别单复句的外在标志,书面上分句间的停顿一般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单句内部的停顿较少,如果有停顿,多数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或者在特殊成分之后、在倒装成分前后,书面上单句内部的停顿用逗号,不用分号。

  单复句的区分涉及结构方式、逻辑语义关系、语法及语音标志等许多方面,这些方面对区分单复句来说,都不是唯一的标准或者都不能说是充分而必要的标准,而是各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辨别单复句不能仅就某一个方面来看,而应综合多种情况再作判别。同时更要注意汉语句子的复杂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对不太典型的单句或复句更要全面来看。

  34.请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关联词语在复句中的作用。

  关联词语的作用就是在复句的分句间起关联作用。具体说.关联词语在复句中可有如下作用:

  (1)有些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没有一定的关联词语就不能表现出来,或者说去掉关联词语分句就联系不起来。如:

  我没有批准这件事。因为你还没有来。

  这些句子如果把其中的关联词语抽掉,就不容易看出分句间的联系了,这些关联词语是这些复句中所必需的。

  (2)一个复句包含分句较多,关系也比较复杂,不用关联词语就不能把各种关系清晰地表达出来,关联词语在这类句子中有凸观复句分句间关系的作用。如:

  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我们如果既放下了包袱,又开动了机器,既是轻装,又会思索,那我们就会胜利。

  这些句子较为复杂,分句多,去掉关联词语,分句间的关系虽然还可以理解,但不太清晰。

  (3) 有的复句去掉关联词语,可能发生关系的变化,反过来,一个没有关联词语的复句,添上关联词语也可能变成另外的关系,而且往往可以添加不同关联词语表示不同关系?。 可见,关联词语有显化复句关系的作用。如:

  ①a.如果你去,我也去(我们都去)。——假设关系

  b.你去,我也去(我们都去)。——并列关系

  ②a.因为我们是同学,所以感情很好。——因果关系

  b.我们虽然是同学,感情却很好。——转折关系

  c.我们不仅是同学,而且感情也很好。——递进关系

  d.我们是同学,并且感情很好。——并列关系

  e.我们如果是同学,感情就应该很好。——假设关系

  修辞部分

  1、比喻和比拟有什么区别?

  比喻和比拟都是拿两事物作比,有相通的一面。但作为两种不同的辞格,又是有区别的。比喻重在“喻”,即根据相似点,用乙事物喻甲事物,不管采用哪种比喻形式,乙事物(喻体)一定要出现。比拟重在“拟”,即利用事物之间的不同特性,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乙事物(拟体)始终不出现。

  2、借喻的借代有什么区别?

  借喻和借代都是乙事物代替甲事物,而且甲事物本身都不出现。但是,借喻是喻中有代,本体和喻体有相似之处。借代是代而不喻,借体和本体无相似之处。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不能。

  3、排比和对偶的什么区别?

  排比和对偶的区别是: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对偶只能是两个;排比字数不拘,对偶要字数相等;排比往往利用相同的串连语句,对偶力求避免用字相同;排比重在成排,增强语势;对偶重在对称,显示和谐。

  4回环和顶真有什么区别?

  回环和顶真都是首尾顶接,但又有本质的区别。

  回环只有两个语句,顶真大多不止两个语句。回环的两个语句只是语序不同,而词语相同或基本相同。顶真的几个语句只要求尾首蝉联的词语相同或基本相同。回环的两个语句之间是循环往复,顶真的几个语句之间是上递下接。

  5、形式上带有“像、好像、同、如同”一类词的,有的是明喻有的不是。是与不是的根据是什么?举例说明。

  A① 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熔化了。

  ② 那年轻人像他来的时候一样,匆匆忙忙地打开屋门冒着大雨走出去了。

  B① 敌人进到直罗镇、真如同钻进了口袋。

  ② 泥塑《收租院》,如同真人真事。

  A、B两组的第一句都是明喻,把“红军”比作“火炉”,把“敌人进到直罗镇”比作“钻进了口袋”。“像、如同”前后的事物本质是不同的。但又有突出的相似点。

  A、B两组的第二句虽然也有“像、如同”这类词,但它们前后的词语并不表示为不同本质的事物,所以不是明喻。又如“小王像他哥哥一样高”也不是明喻,而是比较。

  6、什么是通感?它常借助于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

  五官功能出现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像,这叫通感,也叫移觉。

  通感借助于比喻。如:

  这声音将变成炽烈的火焰,

  永远照亮士兵的眼睛。

  “声音”是听觉,“火焰”是视觉。听觉和视觉互相沟通。

  通感借助于比拟。如:

  年年三月是歌节,

  月儿明亮歌儿甜。

  “歌儿”是听觉,“甜”是味觉,这是听觉挪移,使人从听觉中获得味觉的感受。

  通感借助于夸张。如:

  看着他慢慢朝着前面走,坐在礼堂最后面的黄佳英的脸刷一下红起来了。

  “刷一下”是听觉,又是夸张,“红起来”是视觉,这是听觉和视觉互相沟通。

  通感利用感觉区的沟通,强化人们所得到的感受,使表达的事物更加具体形像,鲜明生动。

现代汉语简答题重难点——语法部分

现代汉语简答题重难点——语法部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可以说今天的天气很温和吗

    可以说今天的天气很温和吗
      原标题:公告!新一批宅基地跨村(跨镇街)安置来了   苏溪镇宅基地跨村(跨镇街)安置公告   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充分盘活农村未利用宅基地,解决全市已批未安置宅基地农户建房落地难问题,根据《义乌市宅基地跨村(跨镇街)安置实施细则(试行)》,现将苏溪镇2023年第一批宅基地跨村(跨镇街)安置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跨村(跨镇街)安置地块基本情况和规划要求      1.实际推出地块间数视报名需求总间数确定;   2.地块具体规划...
  • 支的成语开头成语接龙

    支的成语开头成语接龙
      4月13日,义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上线《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就不动产登记、农村有机更新、宅基地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回复。规划发展Q:义乌自从国贸大道开通以后,从乡下到城里的开车方便了很多。现在国贸大道是南边通到义亭为止,北面通到大陈为止。我想问问,有没有规划会延伸通到金华和浦江?A:根据规划,国贸大道向南延伸与金华金义中央大道相连,向北延伸至浦江郑家坞,相关建设项目均已启动前期工作。往金华方向延伸项目为G235国道义乌(上佛路--金东区段)工程,目前已完成建设用地预审与选址意...
  • BOB综合体育APP下载

    BOB综合体育APP下载
         8月15日,金沟子新村。京华时报记者雷军摄      陈宝成哥哥陈宝春指认事发现场。   新闻回顾:记者陈宝成在山东抗强拆被刑拘 警方介绍案情   昨天,平度市公安局否决了律师对陈宝成的取保候审申请,原因是“陈宝成可能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代理律师透露,平度市公安局已决定对陈宝成等人的刑事拘留时限延长至30天。平度方面承认,经99%上楼村民中90%投票同意,7月4日对陈青沙家强拆;金沟子村的旧村改造也是村民自治的产物。北京才良律师事务...
  • 我的e家app下载

    我的e家app下载
      原标题:购买宅基地住房遇拆迁损失谁来担?律师:合同无效应退款,过错方承担损失   近日,在东莞虎门购买了一处宅基地房屋的齐先生遭遇一件烦心事,因东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建设需要,他所购的房屋面临拆迁,且已被告知即将实施停水、停电,需限期搬离。但齐先生认为,拆迁部门并未与他们商谈,且补偿方案未达成一致,因此在这之前无法接受“被要求搬离”。   和齐先生有同样意见的住户不在少数。当地拆迁指挥部门称,包括齐先生在内的住户并非合法权益人,根据补偿方案,并非政府对该栋楼...
  • 怎么读拼音怎么写

    怎么读拼音怎么写
      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指是不是多音字和指的拼音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指是不是多音字以及指的拼音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指和诣的读音一样吗指是不是多音字指怎么组词指的同音字是啥手指的指读什么音   指和诣的读音不一样   指诣不是词组。   1、指组词:十指连心、指出、指示、指望、指甲、指手画脚、染指、首屈一指、指针、指挥、指派、指鹿为马、了如指掌、指教、弹指、...